數控加工中,刀具刀位點相對于工件運動的軌跡稱為加工路線。編程時,加工路線的確定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工路線應保證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較高。
2)使數值計算簡單,以減少編程工作量。
3)應使加工路線最短,這樣既可減少程序段,又可減少空刀時間。 度等情況,確定是一次走刀,還是多次走刀來完成加工以及在銑削加工中是采用順銑還是采用逆銑等。
對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只要求定位精度較高,定位過程盡可能快,而刀具相對工件的運動路線是無關緊要的,因此這類機床應按空程最短來安排走刀路線。除此之外還要確定刀具軸向的運動尺寸,其大小主要由被加工零件的孔深來決定,但也應考慮一些輔助尺寸,如刀具的引入距離和超越量。
在數控機床上車螺紋時,沿螺距方向的z向進給應和機床主軸的旋轉保持嚴格的速比關系,因此應避免在進給機構加速或減速過程中切削。為此要有引入距離δ1超越距離δ2。和的數值與機床拖動系統的動態特性有關,與螺紋的螺距和螺紋的精度有關。一般為2—5mm,對大螺距和高精度的螺紋取大值;一般取的1/4左右。若螺紋收尾處沒有退刀槽時,收尾處的形狀與數控系統有關,一般按45o收尾。 字串8
銑削平面零件時,一般采用立銑刀側刃進行切削。為減少接刀痕跡,保證零件表面質量,對刀具的切入和切出程序需要精心設計。銑削外表面輪廓時,銑刀的切入和切出點應沿零件輪廓曲線的延長線上切向切入和切出零件表面,而不應沿法向直接切入零件,以避免加工表面產生劃痕,保證零件輪廓光滑。
銑削內輪廓表面時,切入和切出無法外延,這時銑刀可沿零件輪廓的法線方向切入和切出,并將其切入、切出點選在零件輪廓兩幾何元素的交點處 加工過程中,工件、刀具、夾具、機床系統平衡彈性變形的狀態下,進給停頓時,切削力減小,會改變系統的平衡狀態,刀具會在進給停頓處的零件表面留下劃痕,因此在輪廓加工中應避免進給停頓。
而曲面時,常用球頭刀采用“行切法”進行加工。所謂行切法是指刀具與零件輪廓的切點軌跡是一行一行的,而行間的距離是按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確定的。
Copyright ? 2016 Design by www.allweyes.com 備案號: 粵ICP備09002438號